作者/林招煌 狐獴因圓滾眼睛與靈巧表情成為社群新寵,但牠們不是貓狗,而是高度群居的進階寵物。單隻飼養易焦慮、攻擊或自殘,建議至少 2 隻以上成群養。飼養狐獴需大空間、可挖沙土區,並提供高蛋白昆蟲為主食,模擬野外覓食增加樂趣。同時,要確認有專門獸醫可定期檢查。網美打卡體驗與日常飼養不同,衝動領養可能傷害牠們的心理健康。養狐獴前,先確保能提供夥伴、環境與醫療資源,才能看到牠們自然互動、曬肚皮的療癒畫面。 最近滑 FB、IG,常看到朋友打卡:不是在寵物餐廳跟狐獴合照,就是曬一張牠們站得直挺挺的萌照,甚至有寵物店主打「狐獴互動體驗」吸引人潮。看著這群來自非洲的沙漠小哨兵,眼睛圓滾滾、表情靈巧,真的讓人心都融化了。 但,先別急著把牠們帶回家!狐獴雖然可愛,卻是需要群居、需要空間、需要心力照顧的進階寵物。想成為牠們的「家人」,你得先搞懂牠們的生活方式。 狐獴不是貓,不是狗,是一整個「家族」狐獴原生於非洲南部沙漠,一個群體常常 20 隻起跳,還有分工合作的「職責表」:有的負責挖洞、有的負責覓食、有的負責站崗放哨。 單獨飼養一隻狐獴,就像把牠丟進孤單牢房,很容易出現焦慮、攻擊或自殘行為。 建議至少成對飼養,最好維持 3-5 隻小群體,才有辦法觀察到牠們自然的互動,讓牠們心理健康。 空間規劃:別低估牠的挖洞本能你在餐廳看到的狐獴可能被關在玻璃櫃裡,但在家裡這麼做只會讓牠悶壞。
飲食:要吃蟲的孩子狐獴是雜食動物,但牠們最愛的是高蛋白昆蟲!
還可以把食物藏起來,讓牠們花時間找,模擬野外覓食,增加生活樂趣。 醫療:找得到懂牠的獸醫嗎?台灣能看狐獴的獸醫不多,建議先查好專門看異寵的動物醫院,並定期做糞檢、驅蟲、控制體重。 結語:別把「網美體驗」當成「生活日常」狐獴很適合觀察,很適合拍照,但要養好牠們需要空間、時間、金錢和夥伴。 在衝動認養前,先想想:
如果答案都是 YES,那你就能看到牠們展現最自然的行為:分工合作、警戒哨立、一起在陽光下曬肚皮——那才是養狐獴最療癒的時刻! 參考資料 1. Clutton-Brock, T.H., et al. (1999). “Selfish Sentinels in Cooperative Mammals.” Science, 284(5420): 1640–1644. 2. Doolan, S.P., & Macdonald, D.W. (1997). “Breeding and Survival of Subordinate Meerkats: A Role for Helper Inhibition?” Journal of Zoology, 242(1): 1–13. 3. Animal Diversity Web. “Suricata suricatta.” University of Michigan Museum of Zoology.
|